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高质量发展:看31省份同题共答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 : 2024-07-11 08:0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在即,重点研究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引万众瞩目。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不仅是此次大会的目标所指,更是全国各地反复探讨的议题。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31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各省(区、市)相关负责人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数百个问题。记者整合梳理其中卫生健康领域相关话题发现,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一老一幼”服务保障、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中医药守正创新等题目,各省份因地制宜、同题共答,正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由蓝图变为实景。

  □健康报记者 张可心

 

新质生产力赛道多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抢抓先机的同时,还要防止一哄而上、生搬硬套。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各省份正因地制宜开拓赛道。

  上海市立足科技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早、高层次人才数量多的优势,制定行动计划与方案,继续优化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抢占未来健康、未来材料等产业发展高地。

  拥有全国近1/6海岸线的山东省,更加注重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计划持续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云南省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基于青蒿素在云南大规模提取、2023年云南疫苗批签发量居全国前列等经验,计划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做专做精生物医药产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则抓住国家东数西算的战略机遇,聚焦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通远程数字诊疗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连线全国各地专家;发布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生态正在加快形成。下一步,宁夏将继续新建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加快实施产业数字化、全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四川省工业门类齐全,注重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对接。近年来,该省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聚源兴川”行动,支持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大学和当地企业牵手合作,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医用回旋加速器,原来只能靠进口的设备,现在已经逐步打开海外市场。

  陕西省则立足丰富的科教资源,加快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好国家授时中心、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通过用好这些设施,进一步提升陕西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协同共奏强音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其中,北京援建的河北省雄安新区宣武医院开诊;三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社保卡“一卡通”等举措极大方便了三地居民。

  在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事项已经落地实施,三地共同公布的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达183项。

  以上海市为龙头,安徽省携手苏浙,共同走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目前,安徽新生儿入户等173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医保结算、人才业务办理等52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办”,居民跨地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推出3批次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现在,川渝413家医院的112项检查检验结果可以互认;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可以在手机上“一键申请、全程网办”。

  作为湖南省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发展经历近30年创新实践,全面实现公立医院就医“一卡通”、202种电子证照互通互认、149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

  各地还持续完善政策支撑和服务机制。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深圳光明科学城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原医学科学城、黑龙江省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科创园区、科创中心,充分发挥原始创新策源高地、创新生态培育高地等功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以及脑机工程等方面,形成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引入高端医疗资源方面,天津市计划推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和天津市环湖医院等改造工程,让居民得到更多优质、高效、可负担的医疗健康服务。

  河南省聚焦患者基数大、需求最迫切的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等专科,争创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92项,其中98项填补国内外空白,初步实现“大病不出省”目标。在贵州省,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经开诊,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加快健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让更多居民就近看好病。辽宁省今年将新增省级、市域、县域临床重点专科100个。

  福建省在为县乡村补充和培训70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落实卫技人员职称晋升前下基层服务等政策,强化省市三级医院与25个相对薄弱的县(市、区)医院“手拉手”结对,让基层医院有更多的好医生、好设施。

  浙江省全景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村(居)委会为圆心,打造“城市步行15分钟、乡村骑行15分钟”服务半径范围,让居民获得看病、养老等公共服务。

  湖北省深入开展“323”攻坚行动,重点围绕癌症等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等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等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全链条全周期提升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该省已有超过一半的乡镇卫生院具备心脑血管疾病溶栓急救能力。

  江西省去年免费提供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服务、开展基层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系统建设,今年这两项工作将持续推进。

  此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积极开展对口帮扶,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地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一老一幼”服务更有温度

  在“一老一幼”方面,各地重点是强化服务保障。

  北京市更加关注解决“老老人”“小小孩”问题,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照护支持,今年计划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

  天津市将进一步培育“津牌养老”服务品牌,推进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持续实施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加大对儿童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的监测和预防力度。

  吉林省将继续新建改建老年餐厅,确保每个街道建成2个、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并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对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需求比较多的城乡社区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福建省在“长者食堂”的基础上,探索拓展学堂功能,让老年人可以练书法、听音乐、学舞蹈等。

  云南省推动领导干部当好“编外院长”,从省级医院选派医疗卫生人员,办好居民家门口的医院。在农村和社区建设运营“老年幸福食堂”和“儿童之家”,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让留守儿童获得陪伴、增长知识、收获快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手握“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世界瑶都”金秀的瑶医瑶浴,大力发展文旅、养老、大健康等产业,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中医药焕发新活力

  找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新需求、时代新形势的契合点,是中医药历久弥新的关键。

  山西省基于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禀赋,持续实施中医药科技专项,自主研发的中药新药“柴归颗粒”已获临床审批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连翘苷”“黄芩苷”等的提取技术也广泛用于道地药材的精深加工。

  甘肃省被称为“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立足于此,甘肃将深度做好“土特产”文章,在每个县培育壮大1~2个主导产业,打好特色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内蒙古自治区,中药材成了变“治沙”为发展工程、富民工程的“灵药”。在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大规模建设梭梭、肉苁蓉、锁阳等沙生中药材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赢”。

  作为藏医、藏药的发源地,西藏自治区发挥政策优势,挖掘资源优势,“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部医典》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全国首个藏医器械“一次性使用藏医放血包”发布上市。目前,藏医药产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

 

“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各地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有机统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章。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5年来,形成自主创新379项,正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和数据跨境流动。

  作为国内唯一的“医疗特区”,海南省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实行特许药械政策,已基本实现为患者提供与国际同步的创新药械供给。目前,乐城已实现391款临床急需进口药械中国首用,惠及患者6万多人次;有28家医疗机构开业运营,到今年底还会有10家医院陆续开业,已形成“国内﹢国际”“综合﹢专科”的医疗格局。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谋定而后动,结合实际启动了129项试点任务,其中包括打造开放型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特色医药等产业集聚区。

  此外,多省份正在打造更具“国际范”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如北京市在国外高级人才聚集的地方,加强国际医院建设,优化外籍人士医保结算、商业保险等服务体验。

 

来源:健康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