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八闽动态

宁德市康复医院探索特殊教育与康复治疗深度融合——

让本地患儿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康复服务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 2025-10-16 08:18

患儿在接受康复训练。

  近日,在宁德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感统训练室内,5岁的乐乐(化名)专注地将彩色拼图组合成鱼形。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乐乐经过半年康复训练后,首次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妈妈你看,我会拼小鱼了。”乐乐的声音里满是雀跃。

  “孩子刚确诊孤独症时,连基本的眼神交流都做不到。”看着女儿的进步,乐乐的妈妈李女士眼眶湿润。“现在她不仅能模仿简单动作,还会主动和小伙伴分享玩具,这些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

  乐乐的转变,源于宁德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评估—诊断—治疗—康复—教育”五位一体康复模式的持续赋能。据悉,该科室是福建省唯一实现特殊教育与康复治疗深度融合的特色科室,近期已完成硬件设施升级与康复团队专业化建设,为特殊儿童康复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科室主任陈小燕介绍,今年新启用的卡通主题训练区,已配备数据化感统评估系统、沉浸式社交训练平台等先进康复设备;同时,科室组建了分科细化的作业治疗(OT)、物理治疗(PT)、言语治疗(ST)团队,通过“三元课程体系”为患儿提供精准干预。

  “我们会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成长地图’:用海洋球池改善肢体协调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培养社交意识,借助音乐律动调节情绪状态。”陈小燕说道,此前科室选派骨干医师赴福建省儿童医院进修,不仅弥补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技术短板,更将言语语言治疗技术提升至新水平,让本地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康复服务。

  8岁的阳阳(化名)曾是一名典型的“星星的孩子”,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后,其父亲张先生一度陷入绝望:“孩子那时总重复拍手动作,还拒绝任何人触碰,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效果。”在宁德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接受一年系统干预后,阳阳不仅掌握了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更在科室组织的趣味运动会交往训练中,主动牵着治疗师的手完成接力跑。

  “最惊喜的是上周家长开放日,他第一次当众对着老师喊‘老师好’!”张先生一边展示手机里儿子手工课制作的黏土作品,一边感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行为—情绪—认知’阶梯式训练法在发挥作用,一步步帮孩子突破自我。”

  张先生口中的阶梯式训练法,是儿童康复科独创的治疗方法。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康复周期长、家庭经济负担重的现实困境,宁德市康复医院积极联动政策资源,通过“残联补助+医保报销”模式为患儿家庭减负。据介绍,目前0岁至17岁孤独症患儿可申请残联每年1.7万元至2万元的康复训练补助,同时可叠加享受医保特殊病种每年6万元的报销额度。双重政策保障下,患儿家庭的实际自付费用大幅降低,有效缓解了长期康复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请省、市级AAA康复机构资质,未来计划通过医联体建设,将优质康复资源辐射到周边县域,让更多偏远地区的特殊儿童受益。”陈小燕透露,科室还将筹备开展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学习困难儿童专项训练营,面向社会招募学员,进一步拓展康复服务领域,为更多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专业帮助。

  □ 闽东日报记者 郑霄 文/图

附件下载: